网站颜色:

現貨《古拉格的歷史(雙冊套書)》安.艾普邦姆/左岸文化


书名 :《古拉格的歷史(雙冊套書)》
作者 :安.艾普邦姆
出版社 :左岸文化
出版日 :2016/(咨询特价)
ISBN (咨询特价)
適讀年齡 :全齡適讀
定價 :(咨询特价)
詳細資料

編/譯者:謝佩妏
語言:中文繁體
規格:平裝
分級:普級
開數:14.(咨询特价)
頁數:936
出版地:台灣

內容簡介

《古拉格的歷史(雙冊套書)》Gulag: A History


(咨询特价)年普利茲非小說類獎


「我們無法評判誰含冤入獄,誰罪有應得,那是檢察官的工作……你的義務是以勞動報效國家,我們的義務是把你打造成對國家有用的人。」――某勞改營指揮官的談話

不管在哪種社會,集中營的出現其實都是統治者貶低一某類人的最後階段。把罪犯放逐到偏遠之地報效國家,向社會贖罪,免得污染其他人,這種作法就跟文明本身一樣古老。古希臘羅馬的統治者將反對者送去遙遠的殖民地,於是蘇格拉底在死刑和放逐雅典之間,選擇了死刑。喬治王朝時代的英國會把扒手和小偷送到澳洲,十九世紀的法國則是把犯人送往蓋亞那。

早在十七世紀,俄國就有自己的流放制度。蘇聯一成立不久,人就因為身分而非犯罪事實而被判刑。古拉格——最大的蘇聯集中營,關押了數百萬政治與刑事犯,這個壓制與懲罰體系是用來恐嚇整個社會,以最低物力壓榨出最大勞動力,蘇聯共產黨最壞的一面全體現在古拉格。在史達林統治下的蘇聯,鐵絲網裡面和外面的生活沒有根本上的差異,常有人形容古拉格是蘇聯體制的縮影,鐵絲網外的世界是「大監獄」,營中則是「小監獄」。

在這本專精的歷史著作中,艾普邦姆讓世人首度認識古拉格的完整面貌,深入地重新創造集中營生活的樣貌,並與整個蘇聯歷史的發展相連結。它最初起源於俄國大,史達林執政時擴張它的規模,直到開放改革時代才崩解。想要瞭解二十世紀的歷史,特別是極權政權下的刑罰工具、國家生產計劃與政治犯的命運,本書應列入必讀書單。

作者

    作者介紹
    安@艾普邦姆

    《華盛頓郵報》的專欄作者及編輯委員。耶魯大學畢業後獲得馬歇爾獎學金。曾任《觀察家》週刊的海外編輯助理、《經濟學人》的華沙特派員、線上雜誌《Slate》專欄作家,並為多家英國報紙撰稿。她的許多文章也登上《紐約書評》、《外交事務》、《華爾街日報》等報刊。目前她與丈夫和兒女定居在華府。


作者相關著作:《古拉格的歷史(上):源起(一九一七至一九三九年)》、《古拉格的歷史(下):勞動工業營的瓦解(一九四○至一舅六年)》譯者介紹

謝佩妏

專職譯者,清大外文所畢業。

热门设计服务